2025年8月6日晚,北京工人体育场,30岁的巴顿戴着津门虎队长袖标,第57分钟接队友直塞突入禁区,面对国安门将冷静推射破门;补时阶段,他又一次前插抢点,将比分改写为2-2。 看台上的国安球迷攥着围巾发愣——这个曾在国安梯队训练的年轻人,上一次让他们印象深刻,还是2023赛季被租借到中甲球队时,替补上场踢了20分钟。
2024赛季,巴顿在国安的出场时间主要来自足协杯。 联赛里他18次替补登场,场均触球28.7次,其中前场触球仅9.3次;11次射门中射正2次,射正率22.6%。 数据最刺眼的是关键传球,整个赛季他只送出4次,平均4.5场才有一次。 球迷论坛里有帖子调侃:“巴顿在国安的作用,大概和场边举加油牌的球迷差不多——存在感低,没实际贡献。 ”
到了2025赛季,转投津门虎的巴顿像换了个人。 前19轮联赛他首发17次,场均触球52.4次,前场触球31.2次;完成12次射门,射正5次,射正率提升到41.7%;关键传球19次,场均1次,排在中超本土球员第二位。 8月6日对阵国安的比赛,他的跑动距离达到11.8公里,其中前场无球跑动覆盖了左路、中路多个区域,最远的一次前插距离达到了40米。
对比更明显的是位置变化。 在国安,巴顿80%的时间被固定在右路边前卫位置,任务是下底传中或回防;津门虎教练组把他改造成“前场自由人”,允许他在对方半场30米区域内自由移动,甚至规定每场比赛至少有5次“浪射”——也就是没有明确传球目标的远射。 这种调整让巴顿的触球区域从国安时的右路1/3场地,扩展到了津门虎的整个前场。
展开全文
国安不是没青训。 韦世豪2017年从根宝基地加盟后,前3个赛季主要踢右边锋,2020赛季突然被调整到边后卫,理由是“防守更积极”。 那个赛季他场均抢断2.1次,但进球数从之前的6球降到1球。 2022赛季他被租借到上海申花,重新回到边锋位置后,单赛季打进9球助攻4次。 黄紫昌的情况类似,2021年在江苏队踢前腰时,联赛出场12次进2球;2022年转会河南队后,被安排打左边锋,当年就打进12球助攻5次。
津门虎的战术调整有数据支撑。 2024年底,俱乐部技术团队分析巴顿的比赛录像发现,他在无球跑动时,每90分钟能完成7.3次“反越位插上”,但国安时期因为边后卫压上幅度小,这些机会只有2.1次转化为有效射门。 于根伟决定把三中卫体系改为“三中卫 双边翼卫”,边翼卫收缩时,巴顿的活动范围从边路扩大到中路;边翼卫压上时,他又可以拉边策应。 这种调整让巴顿的无球跑动效率提升了40%。
其他俱乐部也在做类似尝试。 成都蓉城2024赛季引进巴西前锋费利佩,同时把U21球员木塔力甫从预备队调入一线队,让他担任费利佩的“影子前锋”。
山东泰山2023赛季签下克雷桑后,把谢文能从右后卫改造成右边锋,两人组成双核。 2025赛季前19轮,克雷桑打进11球助攻7次,谢文能打进8球助攻6次,两人合计贡献了全队42%的进球。
中国足协2025年公布的《职业联赛本土球员培养报告》显示,中超16支球队中,只有5支球队的本土球员场均触球次数超过45次,其中3支是中小俱乐部。 豪门球队的本土球员场均触球次数普遍在35次以下,其中边锋位置的触球次数最低,平均只有28次。 报告里特别提到:“位置固定化、战术工具化是本土球员成长的主要障碍。 ”
巴顿的故事还在继续。 8月6日赛后,他摸着队长袖标说:“以前在国安,我总觉得自己的位置是被安排好的;现在在津门虎,教练让我自己决定怎么跑位。 ”这句话被媒体截出来,评论区里有球迷留言:“其实不是球员不行,是有的教练不敢让球员试试新位置。 ”
夏季图文激励计划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