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州柔道健儿的汗水与荣光

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的一处老旧训练馆里,每天清晨5点半准时响起摔垫的闷响。这里是22岁的柔道运动员张明梦开始的地方——斑驳的墙壁上挂着"吃苦是福"的毛笔字,垫子边缘因常年使用已磨出毛边。

"我们泸州人练柔道就像做老窖酒,要经得起时间的沉淀。"张明的启蒙教练王建国边说边调整着学员的道服腰带。

从酒城到国际赛场

去年在杭州亚运会上,这位泸州小伙以"背负投"绝杀日本选手的瞬间,让央视解说激动得破了音。鲜为人知的是,赛前三个月他还在用土法训练——在长江边的沙地上反复练习受身动作,江水把道服染成了深浅不一的蓝色。

  • 2018年:四川省运会男子73公斤级金牌
  • 2021年:全运会创造"单场三次一本"纪录
  • 2023年:世界柔道大奖赛(乌兰巴托站)铜牌

柔道之乡的传承

泸州作为四川柔道传统强市,培养体系独具特色。体校孩子们上午文化课学习《赤壁赋》,下午训练时要背诵嘉纳治五郎的柔道训诫。市队总教练李芳透露,他们正在试验"体教融合"新模式,让运动员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同步进修运动康复课程。

今年三月,张明回到母校泸州十二中指导学弟妹时,特意展示了右肩的伤疤——那是2019年冬训时骨裂留下的勋章。现在这个伤疤成了小队员们争先触摸的"幸运符"。

随着巴黎奥运会资格赛临近,这位酒城走出的柔道选手正在成都集训基地加练。他房间里贴着两句手写标语:"长江水泡大的孩子,要摔出个名堂来",落款是家乡八十岁老裁判员刘大爷的亲笔。